是的,篮球这东西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历史,不确定未来还会不会想打回篮球,就算有应该也是有孩子之后的事吧。
我也不记得有没有在部落格提过,就是我从小到中学,都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以前连挤浆糊都要妹妹帮忙,我想学煮饭妈妈都不敢给我拿锅,因为当时的我应该是拿不动锅子的。
所以以这样的体质,加上十五岁才参加篮球校队(只要报名就可以加入训练了),在很多方面都是吃亏的。我甚至给队友的感觉是,打篮球就好像跳芭蕾舞一样,她们还真的以为我会跳芭蕾舞。
不过十五岁的时候,有一位学长,懂得针对我的问题为我设计练习,比如他教我围着我的小腿绕球,这个动作就立刻解决我带球的问题。可惜的是,学长在第二年就毕业了,失去了这伯乐,我再也不是千里马。
其他的队友不了解我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就给了我一个标签“晓薇怎么教就是不会打球。”而当年有轻微忧郁症的我,更加不懂如何为自己平反。
所以到了十七岁的时候,当时不知为何取消了校队之间的比赛,之间从去年的表现选了赛手直接参加县赛,而去年我只是个上场十秒的候补,根本不可能轮到我。因为不需要再为了比赛而练习,大家很自然都不会特地约我出来打球。
一开始会选择打篮球是因为当年我觉得篮球是唯一一个运动要运用到四肢,所以都很喜欢篮球,可是在篮球这边却招来队友的嫌弃。
一直以来,对于篮球我都会有两个想法,第一个是我不喜欢队友不支持我反而嫌弃我,第二个则是我也怨恨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吃亏的体质。
其实我并没有不会打球,她们教的技巧我都会、formation我也记得(反而是她们从小学开始打球的不记得formation,因为太习惯只是打爽),我缺的是力量、爆发力,这个我一直都知道,所以才会怨恨自己。
不过,到了今年和Jair提起这间事,加上我教琴了十年和经常阅读一位音乐博士的部落格,我发现到问题根本不是在我的身上,而是在队友的身上。
一直以来训练我们的是队友,老师不会打球的,也没有另外请教练,都是队友每个星期在别一边学到什么,就过来这里教我们,刚才提到的学长只是偶尔来和我们一起打球时才教我一下。不过当Jair分析的时候,我才想起,这三年来队友从来没有教过strategy。
在看电影,或者看NBA访问,都会看到一些position的名字,我完全不认识这些名,专业的球队,会把球员分配在不同的position,所以当然要先了解球员的优点和缺点,可是我的球队完全没有做过这样的分析。
就算有学formation也是没有用,你没有position,没有strategy,练再多的formation会有什么用?我在看她们比赛的时候也没有看过她们运用那些formation,反而拿冠军的育华校队就可以很清晰看见她们有position,亚军和冠军的分别就在于她们有strategy。队友和学姐还好意思说:“为什么每年都是育华拿冠军啊?”
再来,为什么我会提到教琴和音乐博士的部落格?我关注的音乐博士他是专门研究从运动角度看音乐演出,因为严格来说,玩音乐和运动一样都很耗体力。
外国的球队每次在练习之后都有探讨会,我们呢?吹水会就有啦。
在这里,我先跳去音乐一下。在一首曲,会有好几种技巧,学生一开始不一定能立刻掌握全部技巧,所以有时候我们就需要抽一段,专门练那里的技巧,必要的时候,可能需要改变节奏、力度来掌握那段的旋律。当学生把那段练顺之后,才再从头弹到尾,看看流畅吗?
如果是小提琴更麻烦,因为两个手做不同的动作,有时候是要把双手分开来练习,不然就是不碰乐器用脑想象,或者先唱了节奏出来再配旋律。
学长的训练就好像教琴一样,他看到我带球的时候手感很差,他就叫我绕球,当围着小腿绕了很多圈之后,我已经熟悉那个手感了,所以带起球来就稳了很多。
有时候带球不稳,如果一直重复练带球没有用的,因为在我们还不熟悉一件事之前,我们的脑很难multi task,带球动作是要跑配合双手带球,你要脑一来就学控制四个部位吗?应该把动作范围缩小去手先,如果原地带球不能解决,难道不是应该找别的方法来解决吗?比如绕球?
那天GCO Outing打球,当朋友说看我样子好像会打球,说真的我有吓到,因为在篮球方面不是很有信心。可是如果我没有学术有成的话,人家又怎么看得出呢?
不过在这里,我不会完全怪我的队友,因为我接纳以她们拥有的智慧也只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所以我接纳并宽恕她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